曾国藩所谓“五勤”:身勤、眼勤、手勤、口勤、心勤。在矿山的整治整顿期间,深有体会,更明白一个既简单又不容置疑的基本概念:只要勤奋、认真,就没有做不成、做不好的事情。
“身勤”:险远之路,身往验之;艰苦之境,身亲尝之。
对矿山来说,需要长期系统解决的大事难事,可称为“险远之路”,矿山的宕口规划、质量搭配、台时提高等在当前矿山工作中,都不是一蹴而就能够做好的事情,受到外部环境的严苛和内部需求的多样以及标准要求的提高,囿于利用资源的能力、自身思维的束缚、处理问题的权限等等因素,下属成员的工作开展并不轻松,需要矿山第一责任人对实际情况切实掌握,能够找准问题所在和关键节点,并真正参与其中,既是给员工以信心,又是和下属共同参与解决问题。
近一段时间的集中整治,可谓是“艰苦之境”。只有自己真正在现场了解实际情况,才知问题的严重,现状的堪忧和任务的繁巨。只有真正了解其中的难度和复杂性,才能找到合适的应对策略和处置措施,只有亲身对全线生产系统有直观的了解和认知,才能利用好矿山现有的时间、设备、人员,有效安排好现场的整治工作,见缝插针,忙而有序。
“眼勤”:遇一人,必详细察看;接一文,必反复审阅。
矿山近两年增加了一些专业技术人员,既是满足行业监管的必然要求,也是矿山生产水平提升的客观需要。但是这些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风格、理念和对企业文化的认知,与企业多年文化积淀所培养的“盘固人”还存在差距,这需要作为管理者,从具体的工作中通过行为表现不断去检验和验证,考察员工的思维、理念、意识、动机,要用好一批既有能力、又能积极负责的人;管好一批有能力、意识薄弱的人;淘汰一批既无能力、又消极怠惰的人。
在矿山运作管理的全过程中,是一个组织体系在运行。各级管理员、员工在工作过程中会汇报各式各样的问题和想法,每当逢此,作为管理者,都要对事情的来龙去脉、成因结果多些考量和质询,不随意、随性给出答复,当然这并不意味是拖沓,要在对矿山情况切实掌握的基础上,提高决策效率,解决质量问题。
“手勤”:易弃之物,随手收拾;易忘之事,随笔记载。
矿山战线长、范围广、相对独立,涉及生产、质量、成本、现场等各个方面,零散琐碎的事情天天都有,处处都有,唯有强化现场意识,对发现的问题,立即安排,跟踪落实,才能不断解决细节问题,否则一旦有了“待会再说”,就会变成“想起来再做”。
从管理者的角度,对工作中发现的各类问题,不管是设备运行中的,还是人员管理中的,都有可能随时激发自己产生一个价值判断或管理思考,每当此时,及时记录在手机、笔记本、电脑中,遇工作会议、日常交流或专项问题解决时,可以将所想所思向下属宣贯传导,通过过程行为强化管理实效。
“口勤”:待同僚,则相互规劝;待下属,则再之训导。
矿山是相对独立的区域,但是矿山的工作却是关系水泥运作、骨料生产、碎石外卖的前道工序,与各方存在紧密联系,包括与“五位一体”的联动及部门间的协作都十分重要。工作中,要多一些“为别人着想的善良”,多为别人的工作创造条件。
矿山总体多为劳动型员工,有较强的吃苦耐劳的精神,但是在思维、理念和认知层次上,与预期还是存在客观上的差距,虽然近几年矿山补充了部分专业技术人才,但是在盘固人的精神和行为风格方面,还没有很好地融入。因此,在矿山人员的管理中,要不断在具体工作中进行理念和要求的宣贯,转变员工思想;通过严刑峻法的管理手段,以强制行为入轨。
“心勤”:精诚所至,金石为开;苦思所积,鬼神迹通。
只要一心为公,就没有不可用之人;只要认真负责,就没有做不好的事。矿山全体人员要本着一切为工作负责的角度出发,坚定奉行长期主义,实事求是,真正做到团结协作、相互支持,那么再困难的问题,再艰苦的处境,靠着一帮人高昂的士气,就能克服不利现状。
对于运作而言,矿山的工序清晰简明,相对于水泥生产线,并不复杂。破碎输送、单机设备、宕口备料等构成了矿山的核心生产要素,只要在工作中深入思考、反复琢磨,围绕工作中的每一个实际问题,认真踏实地处理好,从工作原理、底层逻辑、解决方法上多一些思考,带着脑子做事,那么问题就会越来越少,越来越简单化,就有利于逐步恢复长期的良性稳定状态。
再回头体会“五勤”,正是一个人如何开发自身机能,发挥价值。难也不难,所谓难,无非反人性,能够持之以恒、心无旁骛,坚定奉行长期主义,这点不容易做到。其实,成功路上并不拥挤,因为能够坚持的人不多。所谓不难,只需通过自身努力,利用自身即可达成,无需外界支持,只要想做便能做到。
(盘景采石 陈杰)